2021年,纺织服装行业的不确定因素依旧没有消除,并且这种不确定性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服装品牌们既要面对举步难行的大环境,又要时刻关注瞬息万变的市场。截止5月,全球各地的零售商们已经关闭的近6000+家门店,疫情的多次反复也让生产端叫苦不迭,众多深陷困境的品牌、零售商和工厂,都在尝试数字化时代的转型以及更高质产品的突破。
01
新环境下的服装品牌供应链重构
赵建峰 / 易菲妮集团副总裁、深圳市服装供应链协会副会长
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基于对未来环境的变化,通过企业自身调整使得企业具有在新环境中生存下去并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但是大部分的服装企业仅仅只做了业绩增长计划,所以当市场生产环境和竞争因素发生改变,只关注业绩增长计划的企业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新环境是指什么样的环境?首先,从2015年供给侧改革开始至今,供需错位已经成为阻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障,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这成为制约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其次,2019年纺织行业配套标准出台,进行强制淘汰低端产能。第三,产业工人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愈发明显,70后的车位工人正逐步退出生产序列,但是90后进入岗位的数量只有30%,由于人数净减70%,因此订单越来越难如期发出,今后必是一年更比一年难。
小城市工厂老龄化严重,但技术优势明显;大城市的郊区工厂年轻化,但技术水平相对较差;这种发展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内都不可逆转。同时,M型社会开始形成,消费两极化加剧。
服装品牌的利润来源于运营效率和品牌溢价,供应链的成本、时间、质量相互转化,将成本、时间、质量三要素重组,加强竞争力,因此品牌追求的快反,不是赶货,而是有策略的商品投放计划。
02
当丝绸遇上科技
——新消费趋势下的丝绸产品创新
王鹏铖 / 浙江凯喜雅集团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鹏铖
丝绸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结晶,丝绸源于中国,超过5000年的历史,目前中国丝绸服装行业规模小且是小众消费,规模以上的丝绸企业营业额约800亿,市场上每1000件衣服只有一件是真丝。在新消费环境下应思考丝绸产品如何创新,如何用科技创新丝绸?
以浙江凯喜雅集团为例,种桑养蚕环节,建立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发展小蚕共育的创新养蚕模式;面料织造上,年开发真丝绸新品种200余支,各品种真丝绸、真丝提花弹力绸150万米,独创的数字织造技术,每平米超5500万个织点,形成无限渐变的效果。面料后整理环节,研发玻尿酸真丝、「丝耐晒」专业级防晒真丝、紫外线光感预警真丝。
03
数字化供应链及商品运营优化
王浩宇 / 裂帛股份副总裁、CIO
关于供应链的范围,我认为狭义上指商品的采购、供应,聚焦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管理,到成品入仓结束;广义上指从原材料、成品到销售交付,包括纱线、胚布、染色、裁剪、车缝、后整、仓储、门店、快递各个环节。
大货延误、管理流程不明、工艺核价未共享、信息不共享、原材料库存多、BOM制作复杂、新品研发成本进度不可控,都是供应链管理痛点,而数字化的目标是提高市场的预判能力,捕捉信息,精准预测,实现实现内外联动、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全模块包括研发管理(PLM)、生产管理(SCM)、协同管理(SRM),其中供应链内部管理核心环节是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从数字化供应链的优化手段上分析,挖掘畅销商品库、畅销面料库、版型库、技术企划、备料优化等历史数据非常重要。最终,企业形成的智慧供应链模型应该是:AI最优化=企划X下单X生产X运营。
04
打造时尚品牌独立化电商运营模式
臧凯凯 / 安正电商供应链电商事业部采购部总经理
文化、机制、人才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四个驱动力,四个驱动力协同运作,使我们能够摆脱对技术、资本等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和依赖,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应从供应商分类、供应商评估、供应商选择、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集成几个方面开展,其中供应商选择可以从研设计、资源集成、品质、进度、服务等方面进行把控筛选。
05
浅析数字化在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张澎伟 / 浙江珂楹实业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兼生产事业部总经理
研发、营销、供应链,是企业核心的三个职能,研发是做一个好产品或者好服务(技术驱动),营销是将这个产品卖掉(销售驱动),供应链是以合适的成本、认可的质量、合适的速度提供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管理是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产品流指货品的流动、物流(原材料、半成品、在存品、库存),资金流某种意义上库存决定了现金流,信息流指需求和供应不匹配造成库存、设计与生产、采购与工厂、标准与实际品质等等,信息流是管理的核心;数字化则是把三条流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因此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速度做上去,成本降下来,以柔性的管理方式降低库存。
供需端的数字化管理包括采购齐套计划在线化(SCM、订单、对账付款一键完成)、生产进度实时在线(裁剪、车间、后整)、供-需-链的数字化,包括供应商的绩效数据可视化、销售数据与供应商的库存数据信息化打通、供需链数据打通等等。
06
电商平台新供给模式
刘培意 / 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和消费不再存在明显的界限,消费者能深度的参与生产过程中,生产者能跟踪到消费的每个阶段。「裸体商品」越来越火,从商品产地、原材料、制造工厂、物流运输过程到商品定价,消费者对商品生产流程透明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消费者为中心的增长时代,形成消费者为中心的产业数字化,从流量运营到消费者运营,要求供应商的产品开发更迎合消费者需求。GMV(商品交易总额)=人(FAST) X 人的贡献(GROW),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链路优化,提升品牌数字化资产,延长消费者生命周期。
传统商业模式是品牌→渠道→消费者,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品牌→EC/内容、直播→消费者,因此,商业模式的变化引导供给模式的变化。当下应该通过快速反应、定制化服务、产业协作、新品体验四个环节打破传统供应商模式,由供应商串联起全产业链,形成自上而下的产业链整合,为品牌提供无忧服务。未来的消费需求以场景需求为基础,越来越多的跨界联名、跨圈层合作给予供应商新的思考。
07
数字化供应链
曲晶 / 汇美集团副总裁
从研发端入手,狠抓生产供应链,使用科技智能工具。
研发端包括高效协同、面料研发等环节,灵活高效的跨部门协同便于信息顺畅,面料研发上开发高科技面料和3D产品设计。生产端则应注意供应商管理、等级分类、快返奖励机制、管理扁平化,在生产段应实施流程简明化、即时沟通。科技端方面,汇美打造汇美云中台,云端实现企业业务的全渠道共享。
汇美选择了一条长期发展的赛道,从服装企业转变成为一家「时尚科技企业」。未来,汇美持续以产品和门店的精益化管理为核心,驱动集团业务长期增长
声明:本文由FS深圳服装展发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shionsource.cn/showinfo-16-1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