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展,面料展,辅料展,针织展,纱线展,流行趋势,深圳服装展,深圳面料展,深圳辅料展,深圳针织展,深圳纱线展,深圳服装贴牌展,服装展会,服装博览会,服装供应链博览会,深圳国际服装供应链博览会,FASHION SOURCE

行业观察 | 童装市场那么大,为什么出圈的是“无性别风”?

浏览:572 / 发布:2022-04-07 10:20:20

首页 > 关于展会 > 热点资讯

TAGS:

无性别主义在成人服装圈不算新风格,在时尚圈确立“无性别主义”(Unisex)这个新称呼之前,“中性风”早已大行其道。然而,在高度性别化的童装市场,“无性别”蛰伏至80后、90后成为父母的时代,才有机会涌入潮流。

 

无性别风格的童装

 

穿衣服的是孩子,但买单的是父母。近年来,新晋的宝爸宝妈已经不会将“穿起来像不像一个男孩/女孩”的观念看得那么重。他们可能有意避开给女儿买印着碎花图案的衣服,也可以欣然给儿子挑选一件粉色的T恤。

 

 

性别营销正在失效

1

 

 

男宝穿蓝,女宝穿粉,性别营销在婴幼儿市场反而是最严重的。“无性别童装”的出圈更像是父母为孩子打造的一场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穿衣解放。

 

注:韩国摄影师Jeong Mee Yoon从2005年起拍摄的“The Pink and Blue Projects”,探讨不同文化种群中,消费主义、全球化对孩子性别认知的影响

 

儿童产品的性别营销大概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产前性别检查开始得到普及,准爸妈在得知宝宝的性别后,会有针对性地设想或准备“女孩”或“男孩”的用品。

 

聪明的商家看到了这个商机,将消费者的想法落实到产品,并且利用营销手段加以固化,最终给消费者留下唯一的选择:蓝色是男孩的,粉色是女孩的。

 

原本只是一种想法,后来成了被围猎的选项

 

这种市场营销手段达到了增加销售额的目的。如果一对夫妇有一个以上的孩子,不同的性别,早晚他们都会粉色和蓝色各买一套。商家对两性平等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想方设法的让父母们多买衣服。

 

虽说最初是由父母的审美决定童装消费,但是儿童在3至4岁之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到6岁或7岁就会意识到性别是永久性的。孩子们之所以也把性别和颜色联系起来,与周围环境影响有很大关系。

 

 

或许有些小女孩就曾为自己不喜欢穿裙子而苦恼,或者有些小男孩也曾为自己喜欢粉红色而觉得自己是异类。

 

但随着外界的反馈越来越强化“男孩穿蓝色,女孩穿粉色”,大部分孩子也会相信这种设定,并推动父母的消费——不得不佩服商业广告的力量。

 

满大街的粉色公主鞋也是成功的性别营销的结果

 

然而,以“性别认知”为逻辑的产品开发和品牌宣传,正在对80后、90后父母失效。他们不仅自己穿上了中性风,也给予了自己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无论是颜色或款式。

 

无性别风格的童装

 

换句话说,只要设计够好看、质量过关,他们会给女孩买闪亮的公主裙,也会买剪裁单一的背带裤;会给男孩挑选星空宇宙的图案,也接受五彩斑斓的小绒花装饰。

 

如果品牌还再以刻板的性别认知去开发和传播新商品,或许会引发讨论和传播,但结果引来的很可能是骂声一片。

 

英国阿斯达超市曾因为印在男童T恤上的“未来科学家”,女童T恤上的“嗨,小可爱!”、“小马棒极了”等字样被舆论指责性别歧视。

 

玛莎百货也曾因将粉色童鞋标为“trendy”(流行的)并放到女鞋区,灰色同款标为“ideal for running about”(非常适合孩子乱跑时穿)却放到男鞋区而被舆论炮轰。

 

这些都并非罕见例子, 消费者对性别营销的负面反应明显增强。

 

 

无性别童装出圈

2

 

 

市场里越来越多以无性别化童装为突破口的公司入局。

 

近几年,从GUCCI、Burberry等国际知名品牌,到Bosie Kids、gxgkids、POMME DE TERRE(蓬马)等国产品牌,几乎都开启了童装的无性别风格设计。

 

无性别风格的童装

 

将“No Gender,No Border”作为品牌理念的Bosie,以无性别风快速出圈。3年时间,Bosie从小众品牌迅速成长为95后、00后群体中广受亲睐的新品牌,并快速将产品线扩张至童装,先后拿到了4轮融资,创下了全渠道1.5亿收入的记录。

 

Bosie

 

Nununu推出无性别化产品线,放弃了以往童装中广泛出现的卡通元素,而选择了小骷髅头,小星星一类在公众观念内具有较弱性别指向的图案。

 

Nununu

 

GXG旗下的童装品牌“gxgkids”在销售时,并不会对衣服所适宜的儿童性别进行定义,而是采用“男女童装”的字样,暗示男孩女孩都适合。

 

gxgkids

 

Monty&Co品牌用100%天然的耐用纤维打造出经典不过时的工作服版型,将中性设计运用到童装。

 

Monty&Co

 

Primary只卖基本款的营销策略,事实上也是无性别化的导向,为了和其他的品牌区别开,他们的产品选择中性图案、没有标签,乃至没有性别特征。

 

 

当家长不需要考虑时尚因素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不需要花时间去看季度新款,他们只需要购买和上次一样的衣服,选大一号就行。对于时间有限的爸妈来说,基本款可以让他们快速完成选购。众所周知,孩子很费衣服,基本款不会过时,又是衣橱必备的单品,很难不获得家长的喜爱。

 

 

无性别童装,一阵风or可持续?

3

 

 

2020年以来,放开并鼓励生育的一系列政策让童装市场再次火热,父母口中的“吞金兽”们正在创造一个巨大的童装市场。但为什么无性别童装会是一个被看好的细分赛道?

 

 

从家长角度看

 

自家孩子需要的,是穿着舒适的服装,可以不受限制地运动和玩耍。孩子身体成长发育快,服装尺寸变化频繁,加上不同孩子在成长中高矮胖瘦参差不齐,衣服更换很频繁,大部分只穿几个月甚至更短,这也是无性别主义(偏向基础款)可以在童装中盛行的原因之一。

 

而消费者选择无性别主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有意拓宽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解开性别束缚。这些束缚或许在多年以前,曾限制了这一批父母。

 

 

 

从厂商角度看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指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人数达2.48亿,其消费在家庭支出中占到了30%—50%。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家庭对于14岁以下儿童的年度花销也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无性别主义降低了产品供应链的压力。开发款式时,追逐潮流趋势不再重要,而是将抓手放在舒适度,匹配度上。同一品牌同一款式,只需要做尺码上的区分,男女共用同一个SKU,也大大降低了积货的风险。

 

此外,无论国际大牌,还是新品牌,都已经意识到,年轻一代对服饰的追求已经从基础的装饰性回归到功能性。2020年财年,在江南布衣其旗下其他品牌都面临收入同比减少的问题之时,POMME DE TERRE(蓬马)——中性标签明显的新兴品牌则达到了同比增加5.6%的成绩。这也意味着,无性别童装在国内正逐渐成为品牌的新增长点。

 

最后,很多人会忽略一点,儿童终究会长大。无性别童装犹如一盘大棋,在父母审美影响下一代审美的儿童时期,抢先进入新生代的视线,而从小就接触的某个品牌,很容易烙印到他们的心智中。

 

进入成年人记忆的服装品牌

 

无性别服装已成为潮流趋势已经毋庸置疑,而这样的流行最终会创造多大的市场潜力,一切还需要留给时间检验。

声明:本文由FS深圳服装展发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shionsource.cn/showinfo-16-1726-0.html


下一篇:PVSZ 沙龙周 | 23春夏可持续时尚线上沙龙,即将启动!

上一篇:本月热词 | 从休市到解封,平静了大半个月的服装服饰市场“动”起来了!

热门推荐:
  • FS Plus|明日开展!「定制交流会」深圳站逛展全
  • FS Plus | 再增一场!3月8—9日,海宁时尚优品SHO
  • FS Plus|精品荟萃!全国巡回「定制交流会」深圳
  • FS Plus 2023小型展启动,全国巡回「定制交流会
  • 直播Q&A | 生存是第一要素?不存在灵感枯竭?这三
  • 观众预登记开启!一键预约,锁定2023新市场、新机
  • 齐“兔”并进,开工大吉!
  • 时髦精上线!用这些流行元素迎接新年
  • 全网最全的深度拆解!5分钟带您看完《2023全球
  • 壹周头条 | 国内时尚零售业客流量已大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