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公布成绩单
半年报披露季,服饰类上市企业在2022年上半年出现业绩涨跌分化的情况。
根据公告披露数据,太平鸟、安正时尚、森马服饰在业绩预告中均披露上半年业绩将出现大幅度下滑。8月23日,浪莎股份最新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6.43%,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35.59%。
相比之下,报喜鸟、雅戈尔的预告数据则较为乐观。雅戈尔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90%,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134%,报喜鸟的营收和净利润也保持正向增长。
从纺织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来看,也出现业绩涨跌互现的现象,但多数企业营收出现下滑。
8月13日,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5.3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58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8月19日,魏桥纺织发布公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6%至约人民币82.93亿元;毛利润亏损约人民币4.19亿元,去年同期毛利约人民币8.8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人民币6.5亿元,去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约人民币5.83亿元。
8月25日,华孚时尚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在美国实施涉疆棉花产品禁令的背景下,公司营收及利润保持基本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5亿元,同比下降0.22%,归母净利润2.92 亿元,同比下降3.03%。
部分业绩下跌的上市公司所提及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疫情对线下门店的影响、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下降等。
美零售商急急去库存
沃尔玛、Costco这类大型商超作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一直是中国纺织品外贸企业的主要客户。与一些服装品牌不同,大型商超应对的是普通消费者的常规需求,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因此所需的面料大多是常规产品,但走量很大,销量也一直不错。
然而,在与投资者宣布第二季度业绩的电话会议中,沃尔玛首席财务官约翰雷尼表示,该公司已“取消了数十亿笔订单”,以应对过去几个季度积累的库存堆积。
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Target)也作出了类似的动作,他们日前表示,通过取消超15亿美元的订单并降低商品价格,在整个第二季度减少了其非必需商品的库存。
今年6月,塔吉特制定了一项计划,通过甩掉供应链中的过剩库存,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调整到合适的库存规模。塔吉特表示,随着消费者在食品和饮料等必需品的消费最为活跃,家居、电子产品、体育用品和服装等品类的销售意外放缓。
虽然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数量缩减了,但是对越南等地的出口增长了,出口的面料、辅料等在越南加工以后,还是会出口到美国。如今大型零售巨头的日子都感受到了库存的压力,开始减少下单。
传导到织造、面料这块,企业的感受会愈发明显,而纺织企业要做的,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熬下去。
工厂生产放缓,工人轮休,订单推迟交付
在欧洲气价和电价飙升之际,一系列连锁反应正接踵而至。据悉,受高通胀、能源价格飙涨、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一些纺织服装出口大国也开始出现订单短缺。
越南
进入下半年后,越南不少工厂接收的订单减少,导致不得不缩减生产时间,安排工人轮流休假。
越南纺织服装协会副秘书长表示,今年纺织行业的出口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了许多公司。今年年初,企业收到了大量订单,且面临劳动力短缺。但自第二季度以来,俄乌冲突的影响导致燃料价格上涨,许多国家的消费者改变了消费习惯,对时尚服装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库存无法售出,品牌不签署新订单。
印度
据悉,全球经济衰退正对印度纺织业出口商产生影响。行业机构和商人表示,由于西方零售品牌面临需求放缓,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出口订单下降了约15-20%。
8月22日,受棉花价格飙升影响,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纺织协会与泰米尔纳德邦纺纱协会,宣布协会部分纺织厂将减少棉花消费,削减棉纱产量或停产。目前,古吉拉特邦已有90%的工厂关闭停产,多销售前期库存以支撑纱线价格回归正轨,降低工厂运 营成本高企的压力,对此南印度纺纱协会(SISPA)表示工厂生产困难的情况在南部也同样存在。
孟加拉国
受全球需求放缓和国内能源危机双重影响,作为世界主要服装出口国之一的孟加拉国服装订单7月份以来开始减少,同时出口商面临经营成本增加等问题。
全球服装巨头PVH Corp.和Inditex SA旗下Zara的一家供应商表示,其公司7月份的新订单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欧洲和美国市场的零售商要么推迟成品发货,要么推迟订单。随着出口目的地的通胀飙升,这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
东南亚国家服装制造大量依赖从中国进口面料,海外服装生产国对中国面料需求减弱也间接反映出其服装订单不足。上半年,中国对越南、柬埔寨面料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0.6%和32.5%。而据最新出口数据,7月当月我国对越南出口面料同比下降0.2%,对柬埔寨出口面料增幅放缓至6.6%。
纺织业感受阵阵寒风
8月中旬以来,国内大部分中小纺企的纱布累库率又有所回升。山东泰安某中型纺企表示,近期ICE棉花期货、郑棉出现反弹,但棉纱跟涨比较缓慢,纺纱的账面利润有较大幅度下降,进口棉花价格大涨也吞噬了纺纱利润,因此纺企不仅对原材料采购谨慎,而且接订单更加谨慎。
目前各地限电限产升级,部分地区纺企、织造企业受到影响比较大,对棉花棉纱消费需求下滑。河南南阳某纺企表示,受限电、减产的影响,浙江宁波、兰溪、象山及江苏常州、广东佛山等地客户的订单萎缩超过20%,企业只能相应减产,给部分职工放高温假。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地持续高温对织布厂、印染厂的影响也较大,开机率处于偏低水平,棉纱、坯布需求减弱。
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纺织业已感受到阵阵寒风。经济衰退对出口商新订单的影响很明显。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的制造商——从专门从事圣诞装饰品的公司到服装和帐篷制造商——表示,他们从外国客户那里收到的订单数量与日俱减。“总体感觉是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长将放缓,到年底可能转为负增长。”
麦格理集团专家 Larry Hu预测,在最乐观的情况下,订单将与去年持平。中国最大制造中心的工厂告诉彭博社的情况表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在勒紧裤腰带以应对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谨慎,从而增加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宁波一家纺织辅料公司的营销经理马文迪说,“在通胀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钱已经花光了”,需求的下降是必然的。受欧美等主要市场需求影响,公司7、8月份纽扣、拉链、缝纫线等项目订单同比下降约30%。
这些报告表明,中国出口数据的稳固性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这意味着上半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部分是由价格上涨推动的,部分是由于制造商弥补了封锁期间的延迟订单,以及由于供应链扭曲而比平时更早地收到了订单。
前不久,新疆东纯兴集团总经理、党总支书记苏建军预计,下半年中国出口欧美的纺织品与上半年相比将出现放缓的情况,在这轮百年一遇的大变局之下,可能有20%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据中国纱线网的专访信息,对于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纺织市场运行形势的大方向,业内专家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国内市场需求疲弱,需求难以明显改善,国际市场新疆棉禁令的施行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内棉纺织品对欧美的出口需求,这将直接影响到传统“金九银十”旺季的海外订单需求,给本就“内忧外患”的纺织市场带来压力。
来源:涂料采购网、中国棉花信息网、搜航网、化纤邦、每日经济新闻